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92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收起左側

賈平凹最新長篇小說:《高興》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4-2008 11:21: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賈平凹最新長篇小說:《高興》
  正當百事瓦裂、浮華猖獗的社會變改之際,農民劉高興先是將自己的一顆腎賣給了城里人,隨后又與同鄉五富來到城里拾破爛……妓女孟夷純的出現不但引來了城市萬象之戀,還帶給了他們支離紛崩、始料不及的命運……賈平凹以其一貫的慈悲連綿,一貫的繼往開來,一貫的淡定筆致打開了一幅令人繚亂或戰城市生活畫卷,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密布著沖突、錯位、荒謬、傷痛、病象重重而又情切至深的當代故事。 近年來,在賈平凹獲得古拙而本真的創作狀態的同時,他的襟懷如同漲墨,徹底吃進了字里行間——于是,《高興》這部小說中的白描便閃爍出鉆石般的光芒,它穿透小說中的故事、人物、命運,照射給讀者一幕欲哭無淚、渴望欷歔的人間舞臺。《高興》堅持了賈平凹對農民的一貫關注,寫進了城的農民——城市中的拾荒人的命運。作品采用口述體的第一人稱,語言幽默,流暢,易于閱讀,是作家近年創作的最好看的小說。
  《高興》共20余萬字,小說以第一人稱自述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進城拾荒的農民劉高興在都市里的生存故事。小說里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即與劉高興發生戀情的妓女孟荑純。妓女與劉高興雖產生了愛情,但他們注定不可能走到一塊。這是一個悲劇結局的故事。
  這是賈平凹寫得最吃力的一部小說,他歷時3年,五易其稿,把手指磨出了一個大坑,才有了這部《高興》。現在賈平凹的右手中指已經嚴重變形,不僅磨出了一個大坑,皮下竟有淤血。
  這是一部反映現實題材的小說,是一部反映當代農民的小說,也注定是一部令人心情沉重的小說。
  賈平凹的《高興》為什么令人心情沉重?是農民的現實處境令人沉重。小說中的主人公叫劉高興,劉高興原名劉書禎,是賈平凹從小學到中學的同學,后來賈平凹大學畢業留在西安當文學期刊編輯,而“劉高興”復員后則回到家鄉,并成為一個拾荒者,過起了一種艱難的生活,但他自己卻對痛苦渾然不知。
  如果僅劉高興一個人是這種狀況,我們只能說他不能干。但賈平凹為了更好地了解拾破爛群體的境遇,在動筆前,他曾深入大街小巷,他見到了更多像劉高興一樣拾破爛的人。這還是在省會西安,一座有著幾千年文化積淀的大城市的貧困農民的生活狀況。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02年底人均純收入低于627元的農村人口為2820萬人,他們的人均純收入為531元。但以627元這個標準來衡量,平均下來一天還不到2元。如果把這個標準提高到1000元,也就是每天消費將近3元,中國的貧困人口將到達六千萬人。如果按照聯合國規定的世界通用貧困線標準人均日消費1美元,這將是中國現行標準的4倍多,中國農村的貧困人口將達到幾個億。這就是中國的國情,這也是賈平凹為什么要寫這部小說的原因。他與魯迅先生一樣,是希望“引起療救的注意。”
  賈平凹的《高興》為什么令人心情沉重?是城鄉不和諧令人沉重。賈平凹說,“在大都市里,我們看多了一個慶典幾千萬,一個晚會上百萬,到處張揚著盛世的繁榮,或許從這些破爛王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里能摸出這個年代城市不輕易能觸摸到的脈搏”。
  而就在西安,動輒花十幾億來打造什么工程的新聞也屢屢見諸報端,如西安騾馬市15億打造西北第一步行街;臨潼區將斥資10億元再造大唐華清宮;老城45萬人口遷移,西安500億打造皇城復興計劃等等。
  賈平凹的《高興》為什么令人心情沉重?是作家的憂患意識令人沉重。中國作家的憂患意識是一以貫之的,從屈原的《離騷》到司馬遷的《史記》;從杜甫的“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到曹雪芹的“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中國作家關注現實,關注普通百姓命運的傳統從未中斷。
  賈平凹說他在城市生活了幾十年,但骨子里還是個農民。他的多數作品也是以農民為主的。《高興》堅持了賈平凹對農民的一貫關注,寫流落都市的拾荒者的命運,這事實上也是寫進城農民的命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城市中艱難地生存。賈平凹不光寫了他們的物質層面,他也寫到了他們的精神層面。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正日益物質化,而精神層面的追求卻一天天減少,這也正是現代化進程中所最可怕的。賈平凹深刻地反映了這一點,他所具有的憂患意識讓人感動。
  賈平凹寫出了一份留給歷史的社會記錄,他的《高興》因此無論如何讓人高興不起來。
全文下載地址: 《高兴》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